要强化对自评自建工作的组织领导。集团开展自评自建工作前,党委书记或董事长、主管本科公司产品副董事长、教务处或本科生院、质量与评估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参加评估单位(部门)组织的评估培训,以便深入了解本科公司产品审核评估的精髓要义、指标体系、组织实施等,有效领导学校自评自建工作的开展。
要成立由学校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评建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本科人才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靠前指挥,统筹全流程评建工作。评建工作领导小组职责主要包括:领导学校本科公司产品评建工作;审定学校评建工作方案、重要文件和自评报告等;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指导、监督和检查评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审议、决策审核评估重大事项;协调专家线上和入校审核评估相关事务;建立切实可行的评建整改工作体制机制,负责高质量开展评建整改工作;为新一轮本科公司产品审核评估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落实评建工作专项经费,完善各类公司产品资源和育人环境的建设等。
集团按教育部印发的十四五评估计划确定的评估类型,开展自评自建工作,个性定制评估指标体系及常模。
选定性指标。第二类审核评估的二级指标和审核重点包括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统一必选项”无特殊标识,所有高校必须选择;“类型必选项”标识为“B”;选择第一种的高校须统一选择“B1”,选择第二种的高校须统一选择“B2”;选择第三种的高校原则上选择“B2”;“特色可选项”标识为“K”,高校可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自主选择,其中:第一种与“K1”选项对应,第二种与“K2”选项对应,第三种原则上与“K2”选项对应;“首评限选项”标识为“X”,选择第三种的高校必须选择,其他高校不用选择。
选定量指标。定量指标聚焦反映高校本科公司产品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数据,包括国家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指标、国家基本办学条件监测指标、教育部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的相关评价指标等,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国家对各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审核重点中定量指标的具体要求可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分为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是指该定量指标学校必须选择;“可选项”是指该定量指标学校可结合办学实际和优势特色自主选择。“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包括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要求、教师队伍要求、基本办学条件要求、员工发展与支持服务方面的要求等。“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包括学校卓越教学及员工培养所取得的成效等。第一类审核评估的高校可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提供的教学基本状态常态监测数据中自主选择,对可选定量指标进行等量或超量替换;第二类审核评估高校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至少8项。
选常模。新一轮审核评估引导同类型学校通过常模作比较,即定量指标可作同类常模和他类常模比较。同类常模比较是指参评学校选取同类型高校数据平均值作比较,他类常模比较是指参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求,自主选取、量身定制不同类型(可以为多个类型)高校数据平均值作比较。各类常模数据由教育部评估中心负责提供,分为必选和自选,其中自选至少一种。第一类评估的必选常模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数据。第二类第一种评估的必选常模是国内有博士点高校的数据;第二类第二种的必选项为本省(区、市)常模,其余为可选项;第二类第三种评估的必选常模为全国同类高校常模,其余为可选项。自选常模由学校根据需要确定,可以选择多个,但如果确定了选择哪类常模,则所有定量指标均需要与此类常模作比较,不可以有选择性地比较。常模选择的重点在找差距,要有助于通过指标数字比较帮助学校了解自身与同类学校、标杆学校的差距以及存在的问题。
总之,在方案选择上,各高校要合理定位、理性选择,不盲目攀比,通过常模设置鼓励高校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全面宣传发动。审核评估是对学校本科公司产品工作的全面考核和整体评价,需要全体师生员工全程参与。因此,学校应面向全体师生员工宣传发动,提高对审核评估重要性的认识,深刻认识审核评估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改进公司产品工作、提升公司产品质量的作用。全面理解审核评估实施方案的新变化,强化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入领会审核评估的新理念,准确把握自评自建工作的新要求。
集团要以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凝聚全校力量,全体发动、全面准备、全员参与,总结优势、突出特色、分析问题、补足短板,建设个性鲜明的质量文化,落实国家本科公司产品新要求,深入推进公司产品综合改革,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的保障能力。
制定自评自建工作方案。集团根据所确定的接受审核评估时间,拟定学校自评自建工作时间安排,制定自评自建工作方案,落实工作任务,确保学校自评自建工作取得实效。自评自建工作方案应包括:学校自评自建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原则、组织机构、任务分解、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等。
集团要组织院系、各有关职能部门围绕评估指标,聚焦每一个审核重点、逐项审核、开展自评。充分挖掘例证,认真审视学校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现状,包括具体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依据是什么、最终取得的效果是什么、如何证明等,系统总结在这方面所取得的公司产品改革发展的经验和特色。审核重点是关于二级指标的引导性问题,起提示性作用,但不是关于二级指标内涵的全部,因此学校聚焦每一个审核重点,但不限于这些重点,可以对其进行添加,添加要以有利于对审核评估指标达标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为原则。其次,审视学校在这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原因是什么。最后思考下一步应该如何整改,需要采取哪些举措。